今天是2016年11月12日 星期六,欢迎光临本站 

行业动态

如何处理废旧物资

文字:[大][中][小] 手机页面二维码 2016-7-7    浏览次数:130    

分类迟滞,2000万立方和10年的双重压力刘婕洋是位大学老师,她对西安市目前垃圾处理的做法深感忧虑:“这些年来,生活垃圾分类毫无进展,所有垃圾混为一处,说起来百姓也确实方便,但长久这样,后果非常严重。”刘婕洋的家中有很多废旧电池、淘汰的手机、旧家电,“就那样放着,不敢扔也不知道该怎么处理。中学时就知道一颗纽扣电池能污染几十万吨的水,可是,谁来收?”

对刘婕洋的问题,西安市环境卫生科学研究所高级工程师梁伟这样解释:“目前,普通电池已经不属于危险废弃物。随着碱性电池和碳性电池无汞化的普及,一 般电池可以随意投放,但是充电电池和氧化银电池仍然需要严格控制。其实在垃圾分类体系中,最为迫切的就是为危险废弃物专门制定一个分类,这些垃圾分离不出 来,会污染整个体系。”

在西安市建东街的生活垃圾压缩站,纸屑、塑料、餐厨垃圾、发泡饭盒等等,都被压缩后直接运往白鹿塬上的江村沟垃圾填埋场。虽然这里严格按照规定冲洗,依然蚊虫飞绕,气味冲鼻。

“西安目前有129个生活垃圾压缩站,每天有460台次垃圾清运车要驶往江村沟。1994年建设的填埋场,原来预计用50年,现在不到20年,就已经 有了2000万立方米的垃圾堆体。”西安市市容园林局市容环卫处干部杜益平介绍。“目前阎良区倒是有一家垃圾资源化处理厂,采用机械、人工对混杂的垃圾分 类,分拣塑料、金属等,剩下的垃圾用于堆肥、制砖。但处理量很有限,每天只有40到50吨。”

“目前道路上的垃圾桶虽然有标示可回收、不可回收,但市民都知道,分开投,还是要被混同运走。所以最重要的还是建立分类处理的末端,才能为前端分类制造基本条件。”杜益平说。

另外,垃圾分类体系建立的严重迟滞,也直接导致了居民垃圾分类习惯培养十分艰难。据调查,垃圾分类个人习惯养成需要6个月持续、不间断的督促,集体习惯养成需要2到3年,而整个社会则需要整整10年。

“以我为主”,2015年浐灞先行建成分类处理体系目前,浐灞生态区正在为西安市的垃圾分类处理先行先试。“瑞典垃圾处理的经验做法虽然好,但浐灞生态区仍然要‘以我为主’,吸收相应的经验,建立适合自己的垃圾分类体系。”浐灞生态区生态管理局局长姜毅说。

“欧洲的住宅多为组团式的别墅,而我们的社区都是高密度的住宅楼、小区。垃圾分类处理的条件自然不可同日而语。”姜毅说,浐灞生态区计划在前端的居民小区中集中垃圾桶,让居民“多走几步路”,进行分类回收。

目前,浐灞生态区垃圾日清运量超过450吨,生活垃圾混合收集、清运和处理,其中有机物含量及可利用物质比例越来越大,资源化利用率低。生态区共有各 类可再生垃圾回收站近200家,主要分布在城中村和荒郊野地,场地多为临时租赁,乱开乱设,安全隐患、脏乱差现象严重,二次污染问题突出。

有鉴于此,浐灞生态区的垃圾分类试点将重点探索纸类、塑料、玻璃、金属、橡胶、织物等可回收垃圾更有效的有偿回收办法。“我们有这样一个设想:大的社 区可以建立回收站,委托给社区物业或者供销社,由专人负责收购可回收垃圾,并兼当垃圾分类的宣传员和监督员,为百姓免费发放创意性的垃圾袋。”姜毅说。

至2015年,浐灞生态区将初步建立完善的垃圾分类体系、终端废品分拣中心、10个大型社区的分类系统等。2020年前,该区域将建成标准化可再生垃 圾中转站2到3个、分拣加工能力在3万吨以上的可再生垃圾分拣处理中心1个。废灯管、废日用化学品、过期药品等有害废弃物会被有效分离。餐厨垃圾、园林垃 圾会重点运用瑞典业已成熟的分离技术、堆肥、制造沼气工艺。其他生活垃圾经过干湿分离,在西安垃圾焚烧厂建立后亦会进入焚烧流程。

从西安市市政园林局了解到,早在1998年,西安市就引进了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西安环保发电厂,但至今经过多次选址,仍未有定论。归根结底,还是垃圾分类体系没有建立,导致百姓和学者等对垃圾焚烧安全性的高度质疑。

“颁行法律法规,将生活垃圾分类迅速制度化已经非常紧迫。”杜益平说。据介绍,西安市的《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计划于2014年起草,“十二五”规划期间,西安市将建设3个新的垃圾处理设施,以期缓解“垃圾围城”的风险。

“浐灞生态区的垃圾分类处理试点示范,也同样需要西安市的支持,牺牲一定的经济利益,换来好环境、百姓的方便生活,实际上很划算。垃圾分类处理,也是一个巨大的产业链,利润不可小视。”姜毅说。

3 瑞典经验,99%利用源自严厉制度及技术创新典SWECO环保公司的调查指出,西安市每年可回收垃圾总量达450万吨,包含12万吨黑色金属、16万吨有色金属等,价值100亿元。

2013年,西安浐灞生态区开始和瑞典于默奥市展开垃圾分类收集利用技术的合作。于默奥市这个地处北欧、仅有12万人口的小城,风景如画,简洁干净,这一切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高效合理的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及技术。

“垃圾是放错的资源”,垃圾再利用的观念在于默奥市已深入人心。周末开汽车去垃圾分类处理场扔可回收物,平时将餐厨垃圾、危险废物、园林垃圾等分类投 放,已经成为于默奥市民的基本生活习惯。放眼整个瑞典,通过减少垃圾总量、回收再利用、材料循环使用、焚烧发电、填埋五个步骤,最终的填埋量仅占垃圾总量 的1%。在其过程中,灯泡、电池、旧家电等有害垃圾被有效分离,食物残渣可以用来堆肥、产生沼气,金属、塑料等再次进入生产流程,生活、园林垃圾焚烧覆盖 了瑞典20%的供暖、25万个家庭的用电需求。

而仅在30多年前,瑞典的垃圾60%以上依然采取填埋的方式。由于瑞典地处北欧,气候寒冷,上世纪60年代,瑞典也曾矗立着密密麻麻的燃油锅炉,空气 污染十分严重。而垃圾发电、供暖普及后,浓烟滚滚的问题一去不返,垃圾已经成为可贵的资源,甚至有环保公司发掘旧有的垃圾填埋场,以期获取利润。

垃圾处理的“瑞典经验”,其技术创新部分主要是将35%的有机废物回收后变成沼气,将厨卫垃圾从和污水系统分离的特殊管道输送至沉淀池,进行分类处理。而“瑞典经验”的最精华部分并不在于高明的垃圾处理技术,而在于公民人人参与、分类彻底、行之有效的垃圾处理体系。

从1991年起,瑞典要求所有城市制定垃圾处理规划。1994年引入厂商责任制,不同厂商对自己的包装垃圾独立负责回收。2000年征收垃圾填埋 税,2005年禁止填埋有机物和食物。为了保证令行禁止,有效分类,瑞典国会专门制定了国家环保法案,环境保护局制定全国垃圾规划,还设有5个环保法庭。 市政府则负责收集和处理城区垃圾,制定本地环保法案和垃圾处理规划,向居民宣传环保知识。

返回上一步
打印此页
在线咨询
咨询热线:
18551808772

请扫描二维码访问手机站

[向上]